政产学研用 一场关于新质生产力的思想碰撞丨新质向未来·新闻特写
3月9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大学校长李蓬,在河南代表团分组会议上分享高校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进生产线的故事,引发了一场热烈的讨论。
全国人大代表 郑州大学校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蓬:这种钼的材料,它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种靶材的材料,比如说芯片,电灯开关,高频显示器等等,都是需要的一种材料。
大家的交流围绕着关键金属钼展开。去年,郑州大学研发出“无氨氮钼冶金新技术”,不仅使产品纯度提高到99.995%以上,还从根本上解决了生产中“氨氮”污染问题。三门峡一家企业以6000万元的价格签下成果转化合同,目前正在建设年产能6000吨的高纯钼材料生产线。这让来自政产学研用领域的驻豫全国人大代表展开了一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讨论。
全国人大代表 郑州大学校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蓬:这已经达到了世界的先进水平,保证了我们有知识产权,有定价权,在全世界的这个话语权夺过来、这个是我们可以卡别人脖子了。
全国人大代表 河南省三门峡市委书记 范付中:原料到材料,材料到企业,企业到装备,发展新质生产力。实验室、研究院、小试、中试建在产业园,真正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有效融合。
全国人大代表 河南省力量钻石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邵增明:我们力量钻石和郑州大学合作,我们很多的产品从基础理论上得到了提升,助力我们企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 王杜鹃:这些成功的这个案例,都会让科研人员更有信心,更愿意投入,更愿意去去扎扎实实做科研。
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大家领悟两会精神,还探讨了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全国人大代表 郑州大学校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蓬:我们也在研究一种叫无围墙的大学,就是真正地把我们这个科研跟企业对接,去研讨我们的科研转化的这个方向和转化的潜能。这种教学科技人才一体化,我觉得将来会对新质生产力产生巨大的影响。
全国人大代表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 王杜鹃:你们给河南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 郑州大学校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蓬:是是,这是非常重要的责任。科技创新和企业创新,它就是在这个地方进行融汇,我们把学生老师、企业人员全部集中在一起,这个场景可以是在市里,可以是在产业园,也可以在学校,形成一种融会贯通的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 河南省三门峡市委书记 范付中:(这样)学生一毕业都基本上在实验室研究院、高端的研究,真正地实现了政产学研用贯通,也做到了科技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有效地融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