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漳县:在希望的田野上 书写乡村振兴壮丽诗篇
连片的钢架大棚里,番茄挂满枝头,映红了丰收的喜悦;宽敞的养殖基地中,肉牛膘肥体健,饲养员穿梭其间精心照料;古朴街巷整洁有序,青石板路蜿蜒向前,文化墙绘生动鲜活,广场上孩童嬉笑玩耍……近年来,甘肃省漳县盐井镇在产业培育、项目建设、生态环保、基层治理等方面多点发力,奋力绘就乡村振壮美画卷。
走进漳县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一座座大棚整齐排列,棚内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该产业园位于盐井镇杜家庄村,于2022年由漳水润农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承建,通过复制山东寿光高端农业模式,以发展高端口感类高原夏菜为支柱产业。多年来,园区的成功运营,不仅让农民们实现了从“靠天吃饭”到“科技种田”的转变,还通过大棚租赁、技术指导、利润分成等形式,为群众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漳县盐井镇杜家庄设施农业园区,在经过技术人员培育品种、试种基础之后,我们今年着重打造杜家庄黄瓜品牌,五彩椒月下的种植在原有基础上做提升,再一个完善品牌建设和五彩椒的适种。我们一切以效益为主,连农带农,一期这块我们每天提供73个岗位,每个工作岗位每月增收3000多元,现在看发展势头非常好。”漳县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负责人刘玉江说。
“花香”自然能“引蝶”。正是凭借着杜家庄得天独厚的土质条件以及园区的强劲发展,来自武山县的张金红今年在园区租了大棚,搞起了特色种植,种植的奶油草莓和人生果香甜可口、产量丰硕,吸引不少游客驱车前来体验采摘乐趣。“奶油草莓采摘价35元一斤,出栏价25元一斤,而且现在草莓进入多茬收获阶段,收益可观。”张金红言语间满是喜悦。
“我在杜家庄租了两个棚,种的是人参果和奶油草莓,这边的土质好,种的草莓分外的甜,人参果产量也很高,草莓已经种植了三四茬了,再有两个月就结束种植,生意好的很。”漳县盐井镇杜家庄村大棚承租户张金红表示。
2025年,漳县盐井镇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整治撂荒地,确保粮播面积在7720亩以上。盐井镇立桥山村积极响应镇政府的号召,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定期组织村民参加农业技术培训,进行科学种植和精细化管理。
“立桥山村抓好种植的黄金时期,奋楫争先、主动出击,扛起粮食安全重任,共种植小麦2000余亩,玉米1500余亩,中药材1000余亩,进一步筑牢经济社会发展之基。”漳县盐井镇立桥山村党支部书记隆晓红说。
和美乡村之美,美在产业兴旺,更美在治理有效。“以前的厨房很简陋,如今在政府的帮助下经过精心改造,既干净又卫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做饭感觉心情也好了。”一位村民这样感慨道。近年来,漳县盐井镇依托“千年古镇、红色盐井”名片,扎实推进杜家庄村省级和美乡村创建、盐井村省级示范村、汪家庄村特色保护类村庄项目建设,大力开展基础设施改造提升行动。
盐井村通过“支部带党员、党员带农户”模式,带动村民完成105座厨房的改造提升、65户的仓储室建设、73户的晾晒场建设以及水渠改造,以实际行动为群众树立榜样,带动群众参与全村的示范村建设中来,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水渠改造,全长500米,当前已修建完成400米。水渠修建完成后,将对干道进行维修硬化,完善公共场所绿化,并对村庄巷道进行美化。”漳县盐井镇盐井村村委会副主任郭亚萍表示。
好风凭借力,古镇换新颜。如今的漳县盐井镇,正依托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项目建设的有力推进、耕地粮播的稳步增加、基层治理的不断创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盐井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李志斌 周亚芸)
评论